設計工具
公司

新興技術——美光企業創投對 2022 年和以後的看法,第 1 部分

Gayathri (G) Radhakrishnan, Andrew Byrnes | 2022 年 3 月

在美光企業創投,我們將美光辛苦賺來的錢投資給處於創業初期的科技新創公司。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合理的問題:為什麼?

大約兩年前,在撰寫有關美光企業創投存在原因的部落格文章時,我注意到關鍵要點是大型公司很難對市場上的顛覆和迅速崛起的趨勢做出快速響應。美光企業創投為公司提供了一套機制,用以迅速發現並幫助培育我們核心市場業務範圍以外的創新。

自那篇部落格發表以來,情況發生了許多變化。許多人一直居家辦公,想出如何在保持生產力的同時照顧家庭,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在疫情期間遠端執行全球供應鏈的關鍵部分。

雖然疫情造成的顛覆已達到極致,但我們預計顛覆將在某個時點結束。然而,風險投資界是持續顛覆的領域之一,再設想一下,在適量催化劑的作用下,哪裡可能發生顛覆。

我們希望分享我們對新創公司界最感興趣的技術趨勢的觀點,以及我們對於哪些技術有望在 2022 年及以後影響世界和美光的想法。本部落格第 1 部分(共 2 部分)介紹了我的觀點,而您將可在接下來的第 2 部分中讀到 Andy Byrnes 的展望。

人們從茶葉占卜中汲取靈感

有許多領域和行業發生大規模顛覆,但我重點討論兩個領域,我相信這兩個領域將在短期內發生一些顯著的變革。首先是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技術快速採用。另一個是「軟硬體相互配合」的持續創新,不,我說的不是物聯網!以下是我對每個領域的想法。

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的技術交集 
我們以前就知道,在我們研究、診斷或甚至治療疾病或病症的方式方面,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領域存在差距,但新冠疫情暴露並揭露了這些系統中的巨大裂縫,一路從藥物發現延伸到患者治療和照護。但這亦顯示出科技如何可以幫助彌補其中部分差距。

在疫情期間,許多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因為害怕感染而無法繼續接受其醫師的照護。遠程醫療迎難而上,甚至專注於專業和公平的護理。想一想 MavenTia

醫療保健領域亦見證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的快速採用,以獨特方式應用於:

另一個創新領域是數位治療,這是一種新療法類別,與傳統生物製劑和藥物一樣,使用軟體和其他數位技術來治療嚴重疾病。許多公司都瞄準諸如阿片類藥物使用(Pear Therapeutics)、偏頭痛(Theranica)、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kili Interactive)等領域。

所有這些創新的一個共同點是使用數量龐大的資料來推動有意義的健康結果。這種對資料的依賴使美光可憑藉得天獨厚的條件施以援手。畢竟,美光即為資料存在之處!

軟硬體相互配合的實力
若硬體未能跟上創新的步伐,為創新提供相應支援,我們今天看到的軟體和服務的進步(「元宇宙」,也許?)是不可能成真的,乃至未來都難以實現。

我不會為摩爾定律在 CPU 身上的失效而感到惋惜;相反,我為這一需求將推動超越 CPU 的新一波硬體創新而感到興奮。我們已經在新型矽和專注於 AI 加速的系統中看出這一點,例如 SambaNova、Mythic(均為美光企業創投的投資組合公司)和其他公司。去年,對量子運算的追捧達到頂峰。有些公司甚至藉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尋求透過首次公開發售融資(SPAC IPO),如 Rigetti 和 IonQ 等等。大幅改變平台是加快創新速度的方式之一。

但是,硬體創新對終端使用者或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我們許多人都在巨大壓力下簡單根據使用體驗來確定我們使用的硬體平台的元件。一般而言,在盲法測試中,運行五年的系統與新系統之間的差異可能難以識別。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陳述——為創新而進行的硬體創新毫無意義。我們需要從這項創新中看到(和體驗到)確實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軟體的用武之地,就像它曾經那樣。IBM 打造了一款很棒的 PC,但是是微軟(當時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新創公司)的作業系統最終使 PC 成為 Windows 的代名詞。NVIDIA 是硬體領導者的典範,他們亦認識到軟體和生態系統研發扮演的重要角色。該公司於 2006 年推出一款名為 CUDA 的軟體,而現在 NVIDIA 擁有由超過兩百萬名使用該軟體的開發人員組成的生態系統,他們推動針對其 GPU 產品組合最佳化新的使用案例。

軟體是理解並解鎖底層硬體功能的轉換層,使硬體更易於使用,我們稱之為軟硬體相互配合。

我相信我們將在兩個領域看到配合性軟體的衍生系統:

  • 資料中心使用案例,如 WekaIO(建立 AI 和 ML 資料平台的軟體檔案系統)或 Paperspace(包含複雜的基礎架構的 ML 作業系統,供開發人員搭配軟體購買),兩者都是美光企業創投的投資組合公司
  • 應用領域,如 Oculii(軟體定義的雷達,由 Ambarella 收購)、Scopio Labs(利用運算成像改變顯微鏡的世界)等

在美光,我們在基礎設施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開始支援軟體生態系統,並與之合作,以奠定美光的領導地位。美光企業創投是此項工作的核心。

撰寫此部落格最難的地方在於只能挑幾個領域來寫;畢竟,當今市場上的每個領域和垂域都有創新。美光的企業創投團隊規模較小,但美光規模龐大,並在全球各地以某種形式或方式與技術創新互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十足的底氣討論與外界任何令人興奮的新創企業協同合作。

所以,密切關注創新型新創企業。若您知道或得知美光企業創投應該接洽的新創企業,請務必與我們聯絡!我們很樂於與您溝通。

同時,請留意此部落格文章的第 2 部分,Andy Byrnes 將分享他對美光企業創投正在探索的其他領先技術趨勢和機遇的看法。

Director, Venture Capital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rew Byrnes

Andy is with Micron’s AI fund investing in some of the world’s top startups. He’s a recovering startup founder, writer, and solar/battery materials geek, and when he’s not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tartups, he’s probably running or doing something weird with his young’uns. And he’s big on words like “young’uns.”

Senior Director, Corporate Development

Gayathri Radhakrishnan

G is with Micron Ventures, investing from our AI fund. She invests in startups that use AI and ML to solve critical problems in manufacturing, health care, automotive and beyond. She brings 20 years of multidisciplinary experience across product management, product marketing, corporate strategy, M&A and venture inves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