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Louisa May Alcott) 在提及創意火花時曾說:「要兩顆打火石才能生火。」 感謝今日的雲端科技和功能逐漸強大的電腦,線上合作成為新的創意駭客,它齊聚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以產生多重觀點、多重文化的表達形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與觀眾聯繫的論壇。
運用在雲端的金字塔式平台,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甚至是演員和舞者均齊聚一堂,不僅跨越國界而且不分國界,一同腦力激盪、評論、辯論、歸納、建構和解構。此種合作完全是以產生嶄新作品為名義:繪畫、歌劇、詩詞、戲劇、動畫、電影、歌曲等等。雲端技術也為他們提供一個舞台,使他們能夠將這些作品帶到大眾面前,而不受彼此之間距離或障礙的影響。
創意天才在孤獨中辛勞的日子已逝,曙光展現,無國界藝術家以「分散式創意生產」同心協力創作的日子來臨了,他們透過直播與觀眾互動。
與眾不同
雲端合作令人感到興奮,因為它預示一種與眾不同、震撼的創意工作在虛擬空間的爆發。有賴於雲端科技,人類歷史上首次能夠無分年齡、國籍、文化和才華,無需四處奔走,隨時隨地如願地融合並完善他們的構想並為觀眾表演。
當然,在雲端出現之前,人們已經有遠距離合作經驗,但是物流方面的安排卻是一大挑戰。Cassandra Project 算是最早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創意合作的專案之一。由紐約、加拿大和羅馬尼亞三地的舞者、音樂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科技專家組成的聯盟,運用一個稱為 CU-SeeMe 的軟體伺服器,為全世界各地的觀眾展開現場演出。
在 1996 年到 2000 年期間,該專案透過數位科技,線上直播由全球各地舞者和音樂家共同合作的演出。一位編舞指導在遠方指揮表演者,就像指揮家指揮管弦樂隊一樣。但是當時連線緩慢(當無線網路在 1997 年初次可供商業使用時,一開始的傳輸速度是每秒鐘 2Mb 數據資料)而且必需時常重新下載影像,對參與表演的人員和觀眾都造成干擾。現代網路連線以及雲端則可大幅改善這些體驗。事實上,雲端自 2008 年前後已開始獲得廣泛採用,激發了一場真正的遠距藝術合作風潮:
- 得獎的 Post Natyam Collective 成立於 2004 年,由來自美國、德國和印度的成員組成,他們藉由雲端合作以創造並呈現舞蹈、影片以及其他藝術表演。這個團體的宣言中有一項承諾,是要作為一個「透過線上集體創作,從中每個人都可以個別精心創造產品」。
- 互動日記 (Interactive Diaries),源於歌德研究所 (Goethe Institute) 贊助的文化創新者論壇 (Cultural Innovators’ Forum),展示世界各地藝術家在即時互動下創作的音樂/聲音、攝影和繪畫。「科技和藝術是用以鼓勵處於不同空間和文化距離的人進行溝通」,專案的網站上如此解釋。「插畫、攝影以及聲音藝術取代了文字,並且透過其共通語言,有助於打破誤解和刻板印象的藩籬。」
- 為拍攝奧斯卡入圍電影《守壩員》(The Dam Keeper),75 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動畫家、畫家、音樂家、製片人員、雕塑家和編輯者,共同使用單一線上分享檔案的網站進行即時線上協作。
讓觀眾和藝術家齊聚一堂
當全球冠狀病毒疫情迫使朋友、鄰里和家人分離,只能待在室內之時,科技也在彼此之間架起橋樑,無論遠近。2020 年,歌手、作曲家兼職業鼓手 George Hrab 等音樂家在客廳裡線上直播演唱會,讓我們瞭解藝術可以如何鼓舞人心並將我們連結在一起,其影響更甚於一場現場音樂會。
在虛擬演出場地,觀眾可以即時對表演者進行評論和互動。Hrab 發現,這種互動是觀眾與演出者之間關係的巨大轉變。在傳統音樂會中,實體屏障和保全人員通常會將演出者與觀眾分隔開來。他解釋,「可以進行非常密切的互動」,演出者可以即時看到觀眾輸入的回應。
在此論壇,Hrab 等音樂家有機會繼續表演,代替四處巡迴演出。現今技術正令過去幾十年聞所未聞的事情成為可能。
Hrab 解釋說:「我們每個人的電話中都安裝這台電視工作室,這是一項驚人的技術 — [技術]使此類爆炸性事件得以發生。」 「要做到這一點,15 或 20 年前,需要單獨的伺服器和視訊餽送,以及相關技術人員。」
「齊聚」:優點
為何要合作? 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的經典散文《談自立》(Self-Reliance) 塑造了美國國家的一部分,雖然理由可能並不明顯。創意界中許多人都堅信合作,甚至依靠合作獲得以下好處:
- 創造力。「腦力激盪」(brainstorm) 這個名稱的出現不是沒有原因。構想的一來一往,刺激我們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 從而帶出更多構想。當我們有人來激發想法,或有人能用自己的想法來刺激我們的想法時,就比較容易跳脫一般的框架思考。我們若和一個團體進行腦力激盪,尤其是個多元化團體,就更能獲得更好想法。
- 陪伴。「一」是個孤獨的數字。透過線上認識並與其他有興趣、有才華且有創意的人合作的機會比比皆是,加上有越來越多的網站和應用程式可以把你介紹給其他藝術家,然後把你創作的藝術帶到全世界。
- 成長。與他人合作,即代表了在嘗試新方法時獲得並給出建議;也表示獲得並給予針對創作中的作品的評論。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來的 Scratch,讓年輕人齊聚,透過數位「程式磚」(programming blocks) 創造出互動式故事、遊戲和藝術模擬。這個網站自 2007 年推出以來已經製作出 1 百萬件以上的創意專案。
- 發展。和他人合作即表示互相取得彼此的觀眾群。合作及直播分享可以擴展藝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能力,將藝術家與觀眾連結在一起,這是藝術家創作的主要原因。
儘管面對面合作方式很好,但我們日益增加的行動文化讓藝術家能從與他人合作及表演當中獲益 — 無論他們身居何處。 雲端成為創意人士眾所週知的「第三空間」,這個空間介於家庭生活和專業生活之間,讓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和表演工作者能聚集分享而無需花費額外的旅行支出和交通上的不便。
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
任何一位在幾年前試過視訊會議的人都可以證明,當時要在線上,即使只是與另外一人進行合作或向其展示,都絕非易事。在雲端出現以前,我們仰賴家中和辦公室硬體設備來傳送和接收視訊及音訊資料。但是伺服器需要大量記憶體才能保持資訊的流動。如果沒有強大的硬體,網路連結在當時就會完全停止或中斷。遠距交談和簡報幾乎總是受這些暫停情況的影響,導致挫折感和思想交流的中斷。
儘管有挑戰,企業界從未忽視遠距合作及互動的優勢,即使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阻礙了企業預算也不例外。事實上,資金緊縮幾乎一向是組織把資料移至雲端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光高級客戶專案經理 Gregg Wolff 認為,他們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來運用雲端伺服器提供的巨大記憶體空間,並且無需為了保持內部硬體的運轉而僱用 IT 人員。
注意到這一趨勢,雲端提供者也提高了其資料儲存和處理的能力。很快地,其他人也因此獲益,包括創意領域的從業人員。目前,從社交媒體到生產力應用程式的平台都使用雲端科技,提供順暢的線上直播體驗,無論有多少人收聽或其身在何處。音樂家能聆聽、評論合作的曲目並為其增加(或移除)樂器;藝術家能即時在共享的數位畫布上描摹並繪畫;觀眾能與音樂家及藝術家互動,影響他們的選擇。
隨著高頻寬 5G 網路的出現,將進一步強化合作過程,在資訊公路上新增通道以消除數據資料瓶頸和不穩定的連接,並為虛擬實境、全景投影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鋪路。我們很快就會忘記和我們合作的創意夥伴及觀眾和我們身處不同的空間:因為,某種意義上,他們和我們是在同一空間。
記憶體:必要成份
為了保持大量的資料流動以進行創意合作及表演,雲端伺服器和連接它們的網路需要記憶體。今日的雲端服務提供虛擬無限量的記憶體容量,以滿足我們對視訊、音訊和線上直播的無限需求。隨著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等新興技術越來越盛行,對記憶體的需求只會在雲端和「邊際」空間(即在我們的設備或資料中心)同時增長。
為了讓身歷其境式科技 (immersive technology) 提供有品質的用戶體驗,其將使用雲端和邊際來即時處理大量數據。對更大、更快速、更強大記憶體的需求,並不會消失,並且在未來幾年一定會增加。
美光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記憶體科技的前端,我們今日憑藉強大、快速的 DRAM 記憶體晶片和高密度的 NAND 快閃記憶體而保持著這一地位。
隨著科技的改善和出現— 從全景投影到或許有一天「把我傳上去」(beam me up) 的能力— 人類會繼續期待更好、更快速和更實際可行的方式來彼此融合和交流。
此種益處超越了企業、甚至超越藝術本身的範圍。參與大歷史計畫 (Big History Project) 的學者認為,「集體學習」比任何其他因素還要能推動人類進化,以超越地球上任何其他生物的進化。雲端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揮集體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儘管有其重要性,記憶體科技所面臨的挑戰卻令人困惑。其他一些公司,可能會因為對數位記憶體的共同貪婪的渴求望而卻步。但是美光,這個唯一生產大容量 DRAM 及快速 NAND 記憶體製造商,已經能夠應付這個挑戰。我們的解決方案能夠快速地處理虛擬數據資料系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只會變得更密集、更快速且更有效率。
接下來呢? 為不得不分開的朋友們建立虛擬實境的環境? 一部讓世界每個人成為 15 秒明星的電影? 在虛擬音樂廳裡,粉絲們可以在客廳裡觀看他們最喜歡的樂隊表演嗎? 對於這些和其他遠距藝術專案而言,當今科技唯一的限制是人類的創造力,這是真正無止境的。包括新的記憶體架構在內的技術,能更快速地運用日益龐大的資料儲存庫,以培養和支持創意。美光已準備好要引領這個任務,先從記憶體著手,再到合作、有創意之心的聯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