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insey 最新報告指出,到 2030 年時,機器人和自動化的發展程度可能會迫使 8 億人口失去工作。
新聞頭條的標題令人害怕,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也造成所有媒體的迴響。
但是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同樣的警報聲在 18 和 19 世紀工業革命期間就已經響起。
哈佛的 Kenneth Rogoff認為:「自從工業時代以降,科技變革將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恐懼總是不斷出現。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預測,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人們會找到其他工作,儘管可能是在經過一段長期痛苦的調整期之後。總之,這個預測被證明是正確的……然而,平均來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人們都活得更久,工作時間更少,而且通常過著更健康的生活。」
農業技術催生了農業,其中充滿了自動化程序。工業革命產生了需要勞工(以及機器人)的工廠。今日,在數位革命時代,自動化則改變了每位勞工的工作內容。
有趣的是,儘管有這一切的變化,職缺的數量卻未減少。但是現在的工作和之前相比顯得截然不同。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新的工作呢?我們如何教育子女在這種環境中茁壯成長?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需要與具備相同願景的人合作。美光和樹莓派一起發現了答案。
提升員工技能
將近一個世代以前,Eben Upton 看到智慧型電器和程式設計會是未來的關鍵技能。因此他成立了樹莓派公司,把程式設計帶給每個人。
Eben 解釋道:「樹莓派可以用來幫助人們二次學習。一生都在工廠工作的人們,可以學習提升他們的技能。
他說:「幾百年來,人們始終堅信自動化將剷除就業機會。結果並非如此。自動化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生產效率, 進而促進了生活水準。
Eben 說:「從 2015 年開始,我們一直就是美光的專屬客戶。我們之間已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商業關係,也看到種種成果隨之綻放,令人非常滿意。」
在樹莓派 4 代方面,美光提供16Gb 和 32Gb LPDDR4的記憶體支援,並且是(第三代 Pi)樹莓派的首選供應商。美光與樹莓派的合作關係很理想。美光市場區隔行銷資深總監 Amit Gattani說:「作為值得信賴的供應商,我們協助推動了樹莓派 2 代、3 代和 4 代。我們能夠以他們想要的價格,提供他們需要的重大功耗。」
教育年輕一代
儘管樹莓派的技術基礎是為了使年長勞工獲得二次學習的機會,但它對年輕人也具有相當的價值。事實上,一開始這項科技誕生的初衷是為了吸引學生來劍橋大學的電腦科學課程就讀。
「10 年前,想要找到足夠的年輕人來就讀電腦科學,是很難的事」,Eben 回想道。「當 1980 年代的八位元電腦銷聲匿跡時,業餘愛好者也隨之消失了。17、18 歲的學生族群也跟著流失了。所以樹莓派成為這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我們讓電腦回來,應試者會跟著回來嗎?」
「結果奏效了!我們從 1999 年的 600 位降到 2008 年的 200 位。但是去年我們就有 1,100 位應徵者。如果問他們:「你為什麼想參與電腦工作?」他們的回答都是:「樹莓派和機器人。」
美光 STEM 多元化推廣經理 Cathy Ammirati 和美光基金會共同推動數個專為兒童設計的年度程式開發者計畫,包括晶片營(Chip Camp)、科技女孩(Girls in Tech)以及拉美裔年輕領導高峰會。
她說:「我們所有的計畫幾乎都只用樹莓派。當它上市時,我下了第一筆訂單,此後就從未停過。我情有獨鍾的原因是因為兒童可以輕鬆握於手中。而且僅需30 美元就能擁有一台獨立電腦。了不起!」
樹莓派對教育的重視源於一種不同尋常的商業模式。這家公司最初是一家慈善機構,強調「行善」。Eben 說明:「我們努力要解決某個社會問題,所以使用社會結構的組織架構似乎是正確的做法。用這種方式來改變現狀,實在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今天,樹莓派基金會仍維持一貫的承諾,將數位和運算的力量交到全世界所有人的手中。
Eben 認為,這不但令人滿意而且也很實際。讓人們獲得高價值的技能而不是低價值的技能,且有助於經濟發展。
他說:「它讓國家充滿具高度價值的活動。它本身就很好,在經濟上也有幫助,因為它貢獻了稅收,可以用來完成其他事情。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他們獲得很好的待遇,也產生興趣,而且他們的工作種類繁多。」
他繼續說道:「這些技能並不只是對工程有助益。它們是通用推理技能,也可以適用於其他領域。它們讓你成為更好的醫生、更好的律師。在每一種營運相關的工作中,這些技能都是有幫助的。」
「而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它們是造成社會流動的強大驅力。我們有社會流動的問題,有劣勢背景的人很難向上攀升。在一些如電子和軟體工程領域,你絕對可以勝任。像我們總是說的:『電腦程式不在乎你爸誰是』。」